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

工厂模式

在面向对象编程中, 最通常的方法是一个new操作符产生一个对象实例,new操作符就是用来构造对象实例的。但是在一些情况下,new操作符直接生成对象会带来一些问题。举例来说,许多类型对象的创造需要一系列的步骤: 你可能需要计算或取得对象的初始设置;选择生成哪个子对象实例;或在生成你需要的对象之前必须先生成一些辅助功能的对象。在这些情况,新对象的建立就是一个“过程”,不仅是一个操作,像一部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传动。

那么如何能轻松方便地构造对象实例,而不必关心构造对象实例的细节和复杂过程呢?答案就是工厂模式。

什么是工厂模式

工厂方法模式(Factory Method Pattern):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,让子类决定将哪一个类实例化。工厂方法模式让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。工厂方法模式又简称为工厂模式(Factory Pattern),又可称作虚拟构造器模式(Virtual Constructor Pattern)或多态工厂模式(Polymorphic Factory Pattern)。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类创建型模式。

工厂方法模式提供一个抽象工厂接口来声明抽象工厂方法,而由其子类来具体实现工厂方法,生产具体的产品。工厂方法模式结构如下图所示:

classDiagram
class Product
class ConcreteProduct
class Factory
class ConcreteFactory
Product <|-- ConcreteProduct
Factory <|-- ConcreteFactory
ConcreteProduct <.. ConcreteFactory

在工厂方法模式结构图中包含如下几个角色:

  • Product(抽象产品):它是定义产品的接口,是工厂方法模式所创建对象的超类型,也就是产品对象的公共父类。
  • ConcreteProduct(具体产品):它实现了抽象产品接口,某种类型的具体产品由专门的具体工厂创建,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之间一一对应。
  • Factory(抽象工厂):在抽象工厂类中,声明了工厂方法(Factory Method),用于返回一个产品。抽象工厂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,所有创建对象的工厂类都必须实现该接口。
  • ConcreteFactory(具体工厂):它是抽象工厂类的子类,实现了抽象工厂中定义的工厂方法,并可由客户端调用,返回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。

代码示例

  • 抽象产品类
1
2
3
4
5
6
7
8
9
public abstract class Product {  
//所有产品类的公共业务方法
public void methodSame() {
//公共方法的实现
}

//声明抽象业务方法
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Diff();
}
  • 具体产品子类
1
2
3
4
5
6
public class ConcreteProduct extends Product {  
//实现业务方法
public void methodDiff() {
//业务方法的实现
}
}
  • 抽象工厂接口
1
2
3
interface Factory {  
public Product factoryMethod();
}
  • 具体工厂实现类
1
2
3
4
5
class ConcreteFactory implements Factory {  
public Product factoryMethod() {
return new ConcreteProduct();
}
}
  • 实际使用
1
2
3
4
Factory factory;  
factory = new ConcreteFactory(); //可通过配置文件实现
Product product;
product = factory.factoryMethod();

工厂模式的扩展使用

缩小为简单工厂模式

简单工厂模式(Simple Factory Pattern):定义一个工厂类,它可以根据参数的不同返回不同类的实例,被创建的实例通常都具有共同的父类。因为在简单工厂模式中用于创建实例的方法是静态(static)方法,因此简单工厂模式又被称为静态工厂方法(Static Factory Method)模式,它属于类创建型模式。简单工厂模式的要点在于:当你需要什么,只需要传入一个正确的参数,就可以获取你所需要的对象,而无须知道其创建细节。

简单工厂模式结构中包含如下几个角色:

  • Factory(工厂角色):工厂角色即工厂类,它是简单工厂模式的核心,负责实现创建所有产品实例的内部逻辑;工厂类可以被外界直接调用,创建所需的产品对象;在工厂类中提供了静态的工厂方法factoryMethod(),它的返回类型为抽象产品类型Product。
  • Product(抽象产品角色):它是工厂类所创建的所有对象的父类,封装了各种产品对象的公有方法,它的引入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,使得在工厂类中只需定义一个通用的工厂方法,因为所有创建的具体产品对象都是其子类对象。
  • ConcreteProduct(具体产品角色):它是简单工厂模式的创建目标,所有被创建的对象都充当这个角色的某个具体类的实例。每一个具体产品角色都继承了抽象产品角色,需要实现在抽象产品中声明的抽象方法。

在简单工厂模式中,客户端通过工厂类来创建一个产品类的实例,而无须直接使用new关键字来创建对象,它是工厂模式家族中最简单的一员。

classDiagram
class Product
<<interface>> Product
class ConcreteProductA
class ConcreteProductB
class Factory
Factory: +createProduct(String type) Product
Product <|-- ConcreteProductA
Product <|-- ConcreteProductB
ConcreteProductA <.. Factory
ConcreteProductB <.. Factory

替换单例模式

1
2
3
4
5
6
7
8
9
public class Singleton{

private Singleton(){}

public void doSomething(){
// 业务代码
...
}
}

单例模式的核心要求就是内存中只有一个对象,上面的Singleton保证不能通过正常的方法构造建立一个对象,我们可以通过反射创建Singleton的单例对象。代码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public class SingletonFactory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;
static{
try{
Class c1 = Class.forName(Singleton.class.getName());
// 获得无餐构造
Constructor constructor = c1.getDeclaredConstructor();
// 设置访问权限
constructor.setAccessible(true);
// 构造实例
singleton = (Singleton)constructor.newInstance();
}catch(Exception e){
// handle exception
}
}
}

工厂模式的优缺点

优点

  1.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,工厂方法用来创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,同时还向客户隐藏了哪种具体产品类将被实例化这一细节,用户只需要关心所需产品对应的工厂,无须关心创建细节,甚至无须知道具体产品类的类名。
  2. 基于工厂角色和产品角色的多态性设计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关键。它能够让工厂可以自主确定创建何种产品对象,而如何创建这个对象的细节则完全封装在具体工厂内部。工厂方法模式之所以又被称为多态工厂模式,就正是因为所有的具体工厂类都具有同一抽象父类。
  3. 使用工厂方法模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在系统中加入新产品时,无须修改抽象工厂和抽象产品提供的接口,无须修改客户端,也无须修改其他的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,而只要添加一个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就可以了,这样,系统的可扩展性也就变得非常好,完全符合“开闭原则”。

缺点

  1. 在添加新产品时,需要编写新的具体产品类,而且还要提供与之对应的具体工厂类,系统中类的个数将成对增加,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,有更多的类需要编译和运行,会给系统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。
  2. 由于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,需要引入抽象层,在客户端代码中均使用抽象层进行定义,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,且在实现时可能需要用到DOM、反射等技术,增加了系统的实现难度。

工厂模式的使用场景

  1. 客户端不知道它所需要的对象的类。在工厂方法模式中,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产品类的类名,只需要知道所对应的工厂即可,具体的产品对象由具体工厂类创建,可将具体工厂类的类名存储在配置文件或数据库中。
  2. 抽象工厂类通过其子类来指定创建哪个对象。在工厂方法模式中,对于抽象工厂类只需要提供一个创建产品的接口,而由其子类来确定具体要创建的对象,利用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和里氏代换原则,在程序运行时,子类对象将覆盖父类对象,从而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