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sql存储树结构

Mysql存储树结构

通常在mysql中存储树形结构的方案,是通过在子节点上存储父节点编号的方案来实现的。这种方案可以很直观的体现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,通常可以满足大多数需求。

但是当数据量变大和层级关系变深后,对于部分需求(例如,判断节点是否其他节点的子节点)这样的存储方式很难满足要求。这类需求实质上需要在内存中构建一棵树,通过遍历树来给出答案。如果还是使用parent_id这种存储模型,显然需要按照树的层级关系递归向下搜索。

例如,以mysql数据库样例Employees表为例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+----------------+
| employees |
+----------------+
| employeeNumber |
| lastName |
| firstName |
| extension |
| email |
| officeCode |
| reportsTo |
| jobTitle |
+----------------+

employees表有reportsTo字段引用employeeNumber字段。描述employee之间的层级关系。

上述的存储方式,获取树的流程为:

1
2
3
4
5
6
7
8
9
10
List<Employee> employees;
List<Employee> records;
List<String> reportsTos;
do {
// getEmployeesByReportsTos 每次调用都要连接数据库,查询数据库
// select * from employees where reportsTo in ${reportsTos};
employee= getEmployeesByReportsTos(reportsTos);
reportsTos = getReportsTos(employee);
records.addAll(employees);
}while(employees.isNotEmpty())

上述操作是递归方式查询,查询效率仍会随着树层级深度的提高而变差。

cte

在不改变存储方式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使用Mysql8的新功能CTE。递归公用表表达式 (CTE)是一个CTE,它有一个子查询,它引用CTE名称本身。以下说明了递归CTE的语法:

1
2
3
4
5
WITH RECURSIVE cte_name AS (
initial_query -- anchor member
UNION ALL
recursive_query -- 引用CTE名称的递归成员
SELECT * FROM cte_name;

递归CTE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:

  • 初始查询,形成CTE结构的基本结果集。初始查询部分称为锚成员。
  • 递归查询部分是引用CTE名称的查询,因此,它被称为递归成员。递归成员由UNION ALL或UNION DISTINCT运算符与锚成员连接。
  • 终止条件,确保递归成员不返回任何行时停止递归。

递归CTE的执行顺序如下:

  • 首先,将成员分为两部分:锚点和递归成员。
  • 接下来,执行锚成员以形成基本结果集 R0R_0,并将此基本结果集用于下一次迭代。
  • 然后,执行带有 RiR_i 结果集作为输入的递归成员并将其( Ri+1R_{i+1})作为输出。
  • 之后,重复第三步,直到递归成员返回空结果集,换句话说,满足终止条件。
  • 最后,使用UNION ALL运算符将结果集从 R0R_0RnR_n 组合。

递归成员不得包含以下结构:

  • 聚合函数,例如MAX,MIN,SUM,AVG,COUNT等。
  • GROUP BY子句
  • ORDER BY子句
  • LIMIT 子句
  • DISTINCT(禁止DISTINCT仅在您使用UNION时适用。如果您使用UNION DISTINCT,DISTINCT则允许。)

注意:上述约束不适用于锚点成员。

例子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WITH RECURSIVE employee_paths AS
( SELECT employeeNumber,
reportsTo managerNumber,
officeCode,
1 lvl
FROM employees
WHERE reportsTo IS NULL
UNION ALL
SELECT e.employeeNumber,
e.reportsTo,
e.officeCode,
lvl+1
FROM employees e
INNER JOIN employee_paths ep ON ep.employeeNumber = e.reportsTo )
SELECT employeeNumber,
managerNumber,
lvl,
city
FROM employee_paths ep
INNER JOIN offices o USING (officeCode)
ORDER BY lvl, city;

我们将查询分解为更小的部分,以便更容易理解。

首先,使用以下查询形成锚点成员:

1
2
3
4
5
6
SELECT 
employeeNumber, reportsTo managerNumber, officeCode
FROM
employees
WHERE
reportsTo IS NULL

这个查询(锚定件)返回顶级经理,其reportsTo是NULL。

其次,通过引用CTE名称来创建递归成员,employee_paths在这种情况下:

1
2
3
4
5
6
SELECT 
e.employeeNumber, e.reportsTo, e.officeCode
FROM
employees e
INNER JOIN
employee_paths ep ON ep.employeeNumber = e.reportsTo

此查询(递归成员)返回管理者的所有汇报下属,直到没有更多的汇报下属(递归停止)。

第三,使用employee_pathsCTE 的查询将CTE返回的结果集与offices表连接,以生成最终结果集。

为树设计的存储结构

flowchart BT
    B -->|reportTo| A
    C -->|reportTo| A
    D -->|reportTo| B
    E -->|reportTo| B
    F -->|reportTo| C
  • Value初始值为0。
  • 从根节点左侧开始,每经过一个节点,Value+1,给节点左值设为Value,以此类推地沿着树开始遍历。
  • 遇到叶子节点,Value+1,给节点右值设为Value,再继续向上沿着边缘继续遍历
  • 遍历结束回到根节点右侧。

遍历完后每一个节点都有与之对应的左右值。这个时候可以去除parent_id字段,添加lft,rgt,来存储左右值(同时增加一个level字段作为层级)。

  • 查出所有子孙节点: 只要查左值在"根节点"的左\右值之间的节点,查出来都是他的子节点。
  • 查询子孙节点总数: 总数 = (右值 - 左值 - 1) / 2
  • 判断是否叶子节点: 右值 - 1 == 左值那他就是叶子节点,反之则不是叶子节点。
  • 新增节点: 当新增一节点门时,需要对新增节点位置的后续边缘进行加2操作,因为每一个节点有左右两个数值。这个操作通常需要放到事务中进行处理。
1
2
3
4
5
6
7
SET @lft := 7;/*新部门的左值*/
SET @rgt := 8;/*新部门的左值*/
/*将插入的后续边缘的节点左右数+2*/
UPDATE employees SET lft=lft+2 WHERE lft > @lft;
UPDATE employees SET rgt=rgt+2 WHERE rgt >= @lft;
/*插入数据*/
INSERT INTO employees(name,lft,rgt,level) VALUES('xxx',@lft,@rgt,level);
  • 删除与新增类似,不同的是需要对删除节点的后续边缘节点减2操作。
1
2
3
4
5
6
7
SET @lft := 7;/*要删除的节点左值*/
SET @rgt := 8;/*要删除的节点右值*/
begin;
UPDATE employees SET lft=lft-2 WHERE lft > @lft;
UPDATE employees SET rgt=rgt-2 WHERE rgt > @lft;
/*删除节点*/
DELETE FROM employees WHERE lft=@lft AND rgt=@rgt
  • 查询直接子节点:
1
SELECT * FROM employees WHERE lft > @lft AND rgt < @rgt AND level = @level+1;
  • 查询所有父节点:
1
SELECT * FROM department WHERE lft < @lft AND rgt > @rgt ORDER BY lft ASC;

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