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安全之XSS漏洞

web安全之XSS漏洞

Cross-Site Scripting(跨站脚本攻击)简称 XSS,是一种代码注入攻击。攻击者通过在目标网站上注入恶意脚本,使之在用户的浏览器上运行。利用这些恶意脚本,攻击者可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 Cookie、SessionID 等,进而危害数据安全。为了和 CSS 区分,这里把攻击的第一个字母改成了 X,于是叫做 XSS。XSS 的本质是:恶意代码未经过滤,与网站正常的代码混在一起;浏览器无法分辨哪些脚本是可信的,导致恶意脚本被执行。

而由于直接在用户的终端执行,恶意代码能够直接获取用户的信息,或者利用这些信息冒充用户向网站发起攻击者定义的请求。在部分情况下,由于输入的限制,注入的恶意脚本比较短。但可以通过引入外部的脚本,并由浏览器执行,来完成比较复杂的攻击策略。

例子

QQ 邮箱 m.exmail.qq.com 域名反射型 XSS 漏洞

攻击者发现 http://m.exmail.qq.com/cgi-bin/login?uin=aaaa&domain=bbbb 这个 URL 的参数 uin、domain 未经转义直接输出到 HTML 中。

于是攻击者构建出一个 URL,并引导用户去点击: http://m.exmail.qq.com/cgi-bin/login?uin=aaaa&domain=bbbb%26quot%3B%3Breturn+false%3B%26quot%3B%26lt%3B%2Fscript%26gt%3B%26lt%3Bscript%26gt%3Balert(document.cookie)%26lt%3B%2Fscript%26gt%3B

用户点击这个 URL 时,服务端取出 URL 参数,拼接到 HTML 响应中:

1
2
<script>
getTop().location.href="/cgi-bin/loginpage?autologin=n&errtype=1&verify=&clientuin=aaa"+"&t="+"&d=bbbb";return false;</script><script>alert(document.cookie)</script>"+"...

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就会执行 alert(document.cookie),攻击者通过 JavaScript 即可窃取当前用户在QQ邮箱域名下的 Cookie ,进而危害数据安全。

漏洞原理

XSS,跨站脚本攻击,指的是用户输入的内容,被当做html/javascript代码直接填充到HTML文本里面,并被浏览器直接渲染,作为页面元素展示/执行。若用户输入一些有害JavaScript代码,这些代码会被直接执行,导致不同程度的危害,比如敏感信息泄露,登录仿冒等业务危害。常见的XSS注入方法有:

  • 在 HTML 中内嵌的文本中,恶意内容以 script 标签形成注入。
  • 在内联的 JavaScript 中,拼接的数据突破了原本的限制(字符串,变量,方法名等)。
  • 在标签属性中,恶意内容包含引号,从而突破属性值的限制,注入其他属性或者标签。
  • 在标签的 href、src 等属性中,包含 javascript: 等可执行代码。
  • 在 onload、onerror、onclick 等事件中,注入不受控制代码。
  • 在 style 属性和标签中,包含类似 background-image:url(“javascript:…”); 的代码(新版本浏览器已经可以防范)。
  • 在 style 属性和标签中,包含类似 expression(…) 的 CSS 表达式代码(新版本浏览器已经可以防范)。

总之,如果开发者没有将用户输入的文本进行合适的过滤,就贸然插入到HTML中,这很容易造成注入漏洞。攻击者可以利用漏洞,构造出恶意的代码指令,进而利用恶意代码危害数据安全。此外不仅仅是业务上的UGC(用户生成内容)可以进行注入,包括 URL上的参数等都可以是攻击的来源。在处理输入时,以下内容都不可信:

  • 来自用户的 UGC 信息
  • 来自第三方的链接
  • URL 参数
  • POST 参数
  • Referer(可能来自不可信的来源)
  • Cookie(可能来自其他子域注入)

XSS有以下子类型:

  1. 存储型XSS,这种攻击常见于带有用户保存数据的网站功能,如论坛发帖、商品评论、用户私信等。
    • 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提交到目标网站的数据库中。
    • 用户打开目标网站时,网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数据库取出,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。
    • 用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,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行。
    • 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,或者冒充用户的行为,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。
  2. 反射型XSS,反射型 XSS 跟存储型 XSS 的区别是:存储型 XSS 的恶意代码存在数据库里,反射型 XSS 的恶意代码存在 URL 里。反射型 XSS 漏洞常见于通过 URL 传递参数的功能,如网站搜索、跳转等。由于需要用户主动打开恶意的 URL 才能生效,攻击者往往会结合多种手段诱导用户点击。POST 的内容也可以触发反射型 XSS,只不过其触发条件比较苛刻(需要构造表单提交页面,并引导用户点击),所以非常少见。
    •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,其中包含恶意代码。
    • 用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时,网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 URL 中取出,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。
    • 用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,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行。
    • 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,或者冒充用户的行为,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。
  3. DOM型XSS,DOM 型 XSS 跟前两种 XSS 的区别:DOM 型 XSS 攻击中,取出和执行恶意代码由浏览器端完成,属于前端 JavaScript 自身的安全漏洞,而其他两种 XSS 都属于服务端的安全漏洞。
    •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,其中包含恶意代码。
    • 用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。
    • 用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,前端 JavaScript 取出 URL 中的恶意代码并执行。
    • 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,或者冒充用户的行为,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。

防御策略

XSS 攻击有两大要素:

  • 攻击者提交恶意代码。
  • 浏览器执行恶意代码。

因此在防御XSS时,我们可以针对这两个方面。

  • 防止 HTML 中出现注入。
  • 防止 JavaScript 执行时,执行恶意代码。

输入过滤

  1. 如果前端过滤输入,攻击者实际上可以绕过前端过滤,直接构造请求。
  2. 如果后端过滤,对数据进行html转义。但是问题在于转义数据后,在某些场景下展示时可能会不正常。
  3. 纯接口(服务器间)进行调用的目前不需要进行XSS配置,只要数据被引入到html页面上的均需要进行XSS防御配置。对所有输出的内容进行统一HTML特殊字符转义。若为json格式输出,则仅对key和value进行转义,不破坏json结构。数据经过安全转义之后,输出到页面上,页面展示乱码,需要前端处理。

对于明确的输入类型,例如数字、URL、电话号码、邮件地址等等内容,进行输入过滤还是必要的。但是对于不明确的场景,输入侧过滤引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乱码问题。此时需要前端兜底处理。

前端可以做什么?

预防存储型和反射型 XSS 攻击

存储型和反射型 XSS 都是在服务端取出恶意代码后,插入到响应 HTML 里的,攻击者刻意编写的"数据"被内嵌到"代码"中,被浏览器所执行。

预防这两种漏洞,有两种常见做法:

  • 改成纯前端渲染,把代码和数据分隔开。纯前端渲染的过程:
    • 浏览器先加载一个静态 HTML,此 HTML 中不包含任何跟业务相关的数据。
    • 然后浏览器执行 HTML 中的 JavaScript。
    • JavaScript 通过 Ajax 加载业务数据,调用 DOM API 更新到页面上。
    • 在很多内部、管理系统中,采用纯前端渲染是非常合适的。但对于性能要求高,或有 SEO 需求的页面,我们仍然要面对拼接 HTML 的问题。
  • 对HTML做充分转义。如果拼接 HTML 是必要的,就需要采用合适的转义库,对 HTML 模板各处插入点进行充分的转义。

预防DOM型XSS攻击

DOM 型 XSS 攻击,实际上就是网站前端 JavaScript 代码本身不够严谨,把不可信的数据当作代码执行了。

  • 在使用 .innerHTML、.outerHTML、document.write() 时要特别小心,不要把不可信的数据作为 HTML 插到页面上,而应尽量使用 .textContent、.setAttribute() 等。
  • 如果用 Vue/React 技术栈,并且不使用 v-html/dangerouslySetInnerHTML 功能,就要在前端 render 阶段避免 innerHTML、outerHTML 的 XSS 隐患。
  • DOM 中的内联事件监听器,如 location、onclick、onerror、onload、onmouseover 等,<a> 标签的 href 属性,JavaScript 的 eval()、setTimeout()、setInterval() 等,都能把字符串作为代码运行。如果不可信的数据拼接到字符串中传递给这些 API,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,请务必避免。

Content Security Policy

严格的 CSP 在 XSS 的防范中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:

  • 禁止加载外域代码,防止复杂的攻击逻辑。
  • 禁止外域提交,网站被攻击后,用户的数据不会泄露到外域。
  • 禁止内联脚本执行(规则较严格,目前发现 GitHub 使用)。
  • 禁止未授权的脚本执行(新特性,Google Map 移动版在使用)。
  • 合理使用上报可以及时发现 XSS,利于尽快修复问题。

其他

  • HTTP-only Cookie: 禁止 JavaScript 读取某些敏感 Cookie,攻击者完成 XSS 注入后也无法窃取此 Cookie。
  • 验证码:防止脚本冒充用户提交危险操作。
  • 对于不受信任的输入,都应该限定一个合理的长度。虽然无法完全防止 XSS 发生,但可以增加 XSS 攻击的难度。

XSS 的检测

参考